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。辄:就;咎:怪罪,处分。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成语出处【典故】: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"宫市"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上一篇:沥青是什么
下一篇:非居民是什么意思
相关文章
花菜煮多久能熟
09月08日
宽带山
火车有充电的地方吗
09月07日
什么是待定系数法
脸部皱纹
一加一等于三
最新文章
遗迹是什么意思
高碳钢是什么材质
黑皮裤
鲁s是哪里的车牌
什么地图
儒家文化圈
热门文章
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
割须弃袍
陆地和海洋的比例
储蓄卡和银行卡的区别
海豚湾
白族人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