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司徒在汉代与司马、司空并称三公,掌邦教,敷五典,扰兆民,相当于隋唐之后的户部。周朝之时,司徒是地官之长,以卿任之,最初只相当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。至汉元寿二年(公元前1年),改丞相为大司徒。司徒前加“大”,于是,西汉末至东汉初,朝廷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汉光武帝时,改大司马为太尉,司徒、司空前去“大”,太尉与司徒、司空并为三公。汉朝之时,司徒位列三公,直至隋唐时将司徒之职改为民部(李世民时避讳改为“户部”),户部掌管全国土地、赋税、户籍、军需、俸禄、粮饷、财政收支等。
上一篇:猫为什么吃老鼠
下一篇:光荣院
相关文章
遗迹是什么意思
09月08日
高碳钢是什么材质
五交化具体是什么
蜜枣是什么枣
廿八
盐系是什么意思
最新文章
黑皮裤
鲁s是哪里的车牌
什么地图
儒家文化圈
热门文章
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
割须弃袍
陆地和海洋的比例
储蓄卡和银行卡的区别
海豚湾
白族人民